首页>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济南教育40年:从“均衡”迈向“优质”

核心提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

“那时候中小学的校舍很差,特别是农村中学,还有许多‘黑屋子、土台子’。所谓‘黑屋子’,就是教室都是土坯房,连一扇窗户都没有,光线很暗,黑乎乎的;所谓‘土台子’,就是教室用水泥或石头垒起来当课桌板凳。”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文兴在回忆性文章《怀念我在济南教育的那些日子》里,如此描述1978年前济南市中小学的办学状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现如今,走进任何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室,整洁、宽敞、明亮,冬天集中供暖,夏天也有符合标准的降温设备,还有交互式电子白板,集书写、音频、视频展示、网上交流、师生互动于一体……各种软硬件设施不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全面满足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项教育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保公平、促均衡、提质量,深改革、调资源、强服务,努力做有温度的济南教育。2017年,中国社科院权威发布《公共服务蓝皮书》,在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济南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

中等教育迈出改革第一步 为济南教育发展打好基础

1978年至1987年10年间,济南市着力进行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十年变革”补齐了济南教育发展“短板”,构建了新时期济南教育发展基本格局,奠定了促进全市教育事业长足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1979年春天,市教育局起草了《关于济南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请示报告》,经市委研究同意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打开了全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突破口。

至1981年底,市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达到了4100余人,占到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12%左右,比1978年翻了一番。到1992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达68所,在校生31000余人,占全市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9.1%,比1978年的学校处数和在校生人数均增加了10倍以上。短短十余年,全市中等教育就形成了职教与普教结构比例合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988年走上讲台的洪卫,毕业伊始曾任教于济南第十一职专,2000年来到济南实验初中,至今已工作整30年。在她看来,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彻底激活了学校发展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教师要让自己做教育者而非管理者,让每个学生个体得到真正的尊重。”洪卫表示,如果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发现班里很多学生是不合格的。但反之,如果教师能改变自己评价的标准,尊重人与人的不同,那么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最为独特的一面。

这些理念也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整体教育大环境的走出去而逐渐形成的。洪卫说,这些年学校教师都会参加培训和研修,她更是有幸能赴芬兰考察参观,学习国外优秀的人文教育理念。“这与当年简单的当一名教书匠有着本质区别,我讲你听、我对你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沟通。”洪卫告诉记者,理念的改变,是40多年来自己感受到教育领域最大的改变。

1987年初中学校“下放” 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1987年6月,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市区中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原则,确定市管高中以上学校27所,各区接管初中40所。两级办学体制实现了预期目标,调动和发挥了区级办学和管理的潜力。

随着初中学校“下放”,改变了小学与初中分割管理相互脱节的状况,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一体,加快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1992年国家教委赴山东各地视察,对济南的做法十分赞许,认为改革的力度大、效果好,走在全国的前列。

借着改革的东风,1993年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正式成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实验’二字与改革十分契合,实验初中正是改革大潮中一面旗帜,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正是实验人的不懈追求。”学校校长郭隆刚表示,作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这些都是学校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取得的成绩,“从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到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不断更新,从课程建设上的不断提升到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培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持续提升,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逐步发展到教师整体素养的大幅跃进,从教育教学的经验积累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标准确立,学校一直在这一项项改革中阔步前行。”

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推进 “有学上”升级为“上好学”

济南教育一直将德育摆在教育发展的首位,并超前制定了“小学生品德课教育大纲”和“中学生德育大纲”。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将政治课教学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济南教育人坚持开辟“第二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在不放松教学的同时,加强体育、音乐、美术课等薄弱学科,并为这些科目配备了专职教师。与此同时,济南教育紧紧围绕掌握“教学起点”、废止“满堂灌”、重视培养能力,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由以教师为主体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转化;在教学方法上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向讲练结合转化;在教学要求上由单纯掌握知识,向加强基础提高能力上转化。

“10年改革”为全市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全市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一个目标”(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端正办学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和校舍装备建设,完成了“两个基本、两个推进”(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素质),深化“三大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机制改革),构架“四大体系”(城乡互动体系、弱势群体就学资助体系、学校安全监控体系、社区教育体系),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基础教育优质提升工程、职业教育振兴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园文化深化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各项工作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济南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面对百姓的教育需求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针对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持“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的理念,以“时不我待”的责任与担当,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教育改革政策措施落地,教育质量实现了整体提升,教育公平得到了有效保障,“有温度的济南教育”已成为济南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课堂教学实现“智能互联” 有温度的教育办进百姓心坎

40年前,黑屋泥凳、朽木糟墙下的琅琅书声,曾是许多学校的真实写照。洪卫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的校园很简单,教室的标配就是一张黑板、一盒粉笔,还有木头打造的课桌板凳。“我1976年上小学,先后在花园路第三小学和解放路第二小学读书,那都算是城里的好学校了,可跟现在的校园环境真是没法比。”洪卫告诉记者,现在的学校教室推开黑板就是电子大屏,触屏控制让课堂科技感十足。

“上学期间,为了能拥有一台学打字的学习机我经常与父母进行‘斗争’,那个时候哪个同学家里能有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就已经非常牛了。”1978年出生的济南育才中学教师孟建伟告诉记者,上大学后,他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计算机,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多元,多媒体、互联网、APP等日新月异,“我的课堂表现形式也由起初的一笔一讲台一黑板,升级为智能互联、课堂大数据。教育理念也因为改革的开放性让我们更能以中华文化为根本,中西合璧,去伪存真。”

“以前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现在更看重‘生本’,以学生为主体。”洪卫告诉记者,从小黑板到如今的智能交互黑板,改变了以往纯教师给予式的“填鸭”教学,让学生也能参与进来、互动起来。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更为多样,也带来了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教学早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周边的老师,乃至全国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经验都可以借鉴,教育现代化带来的就是“教学质量更高、效率更优”。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从城市到乡村,我市各类中小学教学设施、环境条件总会率先优化嬗变。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民生为己任的济南教育人积极回应家长“呼声”,围绕办好“均衡而有温度,公平而有质量”的济南教育,加快推进“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主动将“问题”揽入怀中,用责任和担当让教育因“服务”而有了温度。以软硬件办学提升为抓手,全市各区县教育局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工程迅速在各中小学校铺开。现如今,曾经破旧的乡村小学已经成为历史,一座座现代化、师资力量雄厚的新学校在泉城大地拔地而起。这也成为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交给人民的答卷中浓墨重彩篇章的真实写照。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刘赞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