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普及安宁疗护 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018-12-06 11:22 | 济南日报

核心提示:除了行业专业程度存在差距,部分子女不接受、不理 解,老人有需求不敢言也是摆在行业发展和社会面前的 一道坎儿。

自今年5月,山东省推行安宁疗护(临终关怀)试点,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安宁疗护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方面,一部分人开始尝试安宁疗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慰藉。另一方面,不少老年人及子女对于安宁疗护的作用仍持观望态度。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到今天,安宁疗护传入中国已有30多年时间。但相较于许多发达国家,这一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认知不足、行业缺乏系统体系等现状成为摆在安宁疗护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安宁疗护 让生命“走”得温暖 

清晨温暖的阳光洒在今年80岁的王英(化名)老人 面颊上,让原本苍白的脸,增添了一丝暖意。因为患有肿 瘤,老人长期接受化疗,然而今年病情急转直下,医院很快 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不久,王英的儿女将她送入济南市高 新区一家医养结合老年公寓。在病床上,她精神时而萎 靡,时而清醒。在子女的要求下,今年下半年,王英被转入 安宁疗护病房,安详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路。

与普通冰冷、苍白的医院墙面不同,安宁疗护病房的 墙上贴着粉色或淡黄色的壁纸,搭配同款暖色系的窗 帘。“看到这种颜色的窗帘,我总会想吃生日蛋糕”,王英 曾打趣道。瞬间,她和孩子们焦虑抑郁的情绪四散而空。

温馨的装修风格并非安宁疗护病房的主要功能,为 逝世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延 缓疾病发展,实施心理、生理共同的护理才是这项服务的 主要功能。安宁疗护病房配备的团队包括医疗、康复、营 养、护理、心理五方面人员,一方面对老人疾病给予适当 治疗和营养护理,另一方面对老人及其家属实施心理疏 导。在王英老人弥留之际,医院的心理治疗师坐在老人 和家属身边,用平缓的语气传达生死的含义,帮助老人面 对死亡,同时帮助儿女度过最悲伤的时刻。

心理疏导一同进行的是温和的治疗方式。“用最自然 且对患者最没有伤害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老年公寓 负责人表示。在病人生命的最后阶段,不追求猛烈的、可 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同时尊重病人的 意愿,维护病人尊严是安宁疗护的主要内容。只要病人 还清醒,只要他不愿意在身上插管子就不插,即使需要插 鼻饲管、导尿管,也要取得病人同意。 如今,伴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开,“安宁疗护”这 个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医养结 合老年公寓中。何为安宁疗护?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 安宁疗护又称为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疗健康人员和志愿 者,为终末期患者提供的全方位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精 神和社会支持,目标是帮助终末期患者、舒适平静和有尊 严地离世。同时,照护对象也包括家属在内。

安宁疗护是 社会文明的标志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安宁疗护进入中国已有 30年时间。官方资料显示,自1967年诞生于英国,安宁 疗护很快就遍及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福了 无数的患者和家庭。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 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安 宁疗护被传入美国,上世纪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如今,它不再是遥远的词汇,而是开始融入我们的生 活。今年5月,山东省卫计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安宁疗护 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6项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开 展基线调查、建设服务体系、规范服务内容、探索制度保 障、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要求全省将安宁疗 护服务纳入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的重要内容。同时,市所 辖县(市、区)及各先行县(市、区)至少要有1家医疗机构 或者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工作。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济南市历下三院老年公寓、济 南市中心医院等部分机构设置了安宁疗护病房。 安宁疗护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 段所展现的社会文明程度。正如一家老年公寓的宣传手 册中提到的,安宁疗护以照料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提 高临终生活质量,陪伴人们共同面对死亡。“它是为维护 患者尊严、身心舒适到达人生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 共事业,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如何跨越 专业体系和认知两道坎儿

尽管安宁疗护开始出现并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但目 前发展阶段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今,医疗机构中设置安 宁疗护服务的仍在少数。”天桥区一家护理院负责人张英 告诉记者。她也尝试将安宁疗护理念融入日常服务中 来,比如召集临终老人家属,开展死亡教育。然而前往一 些发达国家考察后,她发现在安宁疗护领域的专业程度, 我国较之仍有差距。“日本已经将安宁疗护作为专业领 域,培养出一批安宁疗护师,并建立好相关配套体系。”

除了行业专业程度存在差距,部分子女不接受、不理 解,老人有需求不敢言也是摆在行业发展和社会面前的 一道坎儿。济南郎茂山附近一家医养结合老年公寓负责 人告诉记者,公寓曾尝试邀请北京十方缘等公益机构来 为老人做安宁疗护,尤其是对老人及子女进行死亡教育 和心理疏导。然而不少老人子女认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 情,接受度并不高。作为一家私立老年公寓,建立长期安 宁疗护服务,则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不少子女抵触情绪 更加明显,不少老人也因为害怕子女花钱而拒绝接受这 项服务。

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老人内心对陪伴的需求很强烈。 在济南郎茂山附近那家老年公寓负责人的记忆中,不少护 士前脚刚离开老人房间,后脚又收到老人呼叫器信号。询 问老人有何需求时,老人却经常回答,“姑娘,我就是想和 你聊聊天。”子女陪伴缺席是 众多居住在老年公寓的老 人普遍面临的问题。许 多刚刚被送入老年公 寓的老人,子女每个 月会抽时间来两三 次,然而时间一久就 很少过去看望。同样 对于临终老人,这种孤 独感会更加强烈。“需 求是有的,只是还需要 突破认知这道坎儿。”

□本报记者 张帅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王波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