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到2022年,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

核心提示: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明确了青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主攻方向、主要目标、主要路径等。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勾勒了青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清晰路径,描绘了青岛率先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明确了青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主攻方向、主要目标、主要路径等,是指导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主要目标:

到2022年国际海洋名城影响力显著提升

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际海洋名城影响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力实现位次前移。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1.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1万元/人。

产业结构加快迭代更新。质量变革成效明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现有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一轮改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5%。

创新能力迈向国际水平。动力变革取得突破,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高端人才引进、创新载体建设、关键技术突破、骨干企业培育等实现重大跃升,海洋科技创新、高铁技术等引领发展潮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户,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7%。

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效率变革加快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服务新机制成熟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活力彰显,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全面构建,维护市场公平有序和工作生活便利化的一流环境基本形成。

开放优势取得全面拓展。国际城市战略深入实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自由贸易港建设力争突破,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初步建立,全球贸易节点城市地位明显提高,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380亿美元。

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市民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民生保障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到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要素投入结构、产业发展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沛,发展动力强劲,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

主攻方向:

建设“四新”集聚地,打造“四化”试验区

建设“四新”集聚地。推动新技术异军突起,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全链条部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7大领域技术攻关。推动新产业培育壮大,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信息服务等行业率先突破,打造面向未来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新业态层出迭现,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颠覆传统业态或传统业态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力,引领传统产业加速拓展新领域、新空间。推动新模式蓬勃兴起,加快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枢纽经济、标准经济、融合经济等,增加新服务、新供给。

打造“四化”试验区。推进产业智慧化,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推进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推进智慧产业化,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创意设计等领域,推动智慧、技术、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集聚区,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推进跨界融合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推动产业交叉渗透和提档升级,衍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跨界融合提潜能。推进品牌高端化,实施“标准化+”行动和质量强市战略、商标战略,构建系统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评价、推广和保护机制,弘扬“工匠精神”“工程师文化”,以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和品牌增效为着力点,打造“品牌之都”,实现品牌高端提价值。

实现路径:

四大路径推动经济腾飞

路径一:打造动能转换产业新体系

到2022年,基本形成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支撑青岛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新经济打造成支撑青岛持续领先发展的主导力量。

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青岛制造优势,推进现代海洋产业、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优势特色产业智能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大企业集团。

培育发展新兴未来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实施跨代赶超计划,推动新兴未来产业加快崛起、扩容倍增、重点突破,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现代农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融合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品牌经济,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路径二:构筑动能转换发展新布局

全面融入省“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动能转换总体格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构建“全域联动、四区引领、多园突破、一带提升”的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布局。

全域联动。全域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推进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治理,把“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落到区市,实现布局优化、错位互补、全域担当、竞相发展。

四区引领。发挥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高新区和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创新、改革、开放功能叠加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海洋发展、自由贸易、军民融合等先行先试。

多园突破。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发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一带提升。推进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建设,传承青岛百年历史文脉和深厚产业底蕴,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迭代更新、城市功能提升,为环湾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路径三:汇聚动能转换新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国家重大源头创新平台,2022年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10个;突破高技术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努力取得系统性、整体性重大研究成果;集聚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高层次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科技成果;全面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大力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强化改革驱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十大企业集团,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的十大平台公司;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争取开展垄断和特许经营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试点;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发展新消费模式,实施十大消费领域拓展工程;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厚植供给侧根基。

强化开放驱动。高水平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到2022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年均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00亿元以上;创新“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合作机制;提升现代国际贸易体系运行水平;复制推广国家自贸试验区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等。

路径四:拓展动能转换新空间

树立全市一盘棋思路,加强市级统筹,打破区域、产业和资源配置等要素分割,避免低端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各自为政,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系统谋划推进城乡、区域、陆海、减排节能统筹发展,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到2020年,各类城镇建设控制在1874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不突破660平方公里;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支持北部城区崛起,缩小南北城区差距,促进东西城区均衡发展;推进经济功能区差异化发展。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型城镇化改革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加快推进“三个市民化”;发展壮大小镇经济,培育一批产业、生态、文化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镇。

统筹陆海联动发展。创新陆海统一管理模式,支持在灵山岛、田横岛、竹岔岛、大公岛等规划建设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统筹陆海资源保护利用,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15%,创建国家新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区;建立环境资源交易补偿机制,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一、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

1、现代海洋产业: 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智能家电:2022年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和电视机制造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00亿元。

3、轨道交通装备:到2022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

4、汽车制造:到2022年,汽车产能突破180万辆,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700亿元。

5、现代金融: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等。

二、培育发展新兴未来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2、生物医药:打造国家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3、高端装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4、节能环保:打造全国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基地。

5、文化创意:打造全球一流影视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中心。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左右

各区市GDP目标:

1、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突破5200亿元,年均增长10%

2、市南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7%

3、市北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7.5%

4、李沧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5、崂山区:生产总值突破880亿元,年均增长7.5%

6、城阳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7、即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8%

8、胶州市: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8%

9、平度市: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8%

10、莱西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边辑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